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发布时间:2024-05-21 00:44:3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在考古界有句话,叫做“怕软不怕硬”,就是说石建筑在土层里比较容易鉴别,而土质遗迹鉴别则相当困难,全凭经验、眼力甚至是感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镇务欢池古代灌溉水渠遗址正是深埋 。

  在考古界有句话,辽宁叫做“怕软不怕硬”,发现就是年前说石建筑在土层里比较容易鉴别,而土质遗迹鉴别则相当困难,古灌全凭经验、渠由确定眼力甚至是瓶颈感觉。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镇务欢池古代灌溉水渠遗址正是陶片深埋在土层当中,极其容易被忽视的出遗古代遗迹。直到今天,辽宁这一遗址仍然是发现我国北方发现较早、较完整的年前古代农田灌溉系统。

  务欢池原名“勿欢池”,古灌后来误作“务”。渠由确定发现务欢池遗址的瓶颈诱因是当地的闹德海水库需要修建引水工程。得知这一施工消息后,陶片1991年6月,省考古所和阜新市文物部门立即调派人员到工程沿线进行调查。

  当年考古人员在调查时发现了特征比较明显的夹砂陶片,陶片多为陶器颈部,它的突出特点是“高领”,由此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带有高台山文化特征的遗址,距今约3500年。

  在阜新市博物馆,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胡健引领记者到青铜时代文物的展橱前,他指点记者进行分辨。通过陶器来判断其所存在的年代和文化属性就简单多了:高台山文化类型的陶器特征明显——陶器有个“高领”,或者说“长脖颈”,就像动物界中的长颈鹿一样易于识别。

  1991年10月,调查组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勘探复查,摸清了遗址的大体范围,进一步确认其文化性质应属于北方青铜时代高台山文化类型,随即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抢救性发掘。

  3500年前的灌溉水渠工程复杂

  研究员、曾任省考古队队长,现任省考古学会理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辛岩告诉记者:“我们最初还不知道那里有古代灌溉水渠,古灌渠是在发掘过程中发现的。”

  务欢池遗址位于阜新县职业高中所在地周围。遗址地势北高南低,北依阜新彰武公路,南临务欢池河,东西两侧为小支流河,务欢池河水向东北流约15公里汇入阜新县境内绕阳河。覆盖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面积较大。不过初步勘探发现,遗址的文化堆积较薄,而且单一。

  经勘探,考古人员可以确切知道,遗址内有青铜时代的墓葬。

  胡健说:“务欢池遗址灌渠的发现纯属偶然,我们当年发掘时,发现墓地周边有人工开挖的沟坑遗留,最初以为是壕沟。”

  在古代墓葬遗址中,经常可以发现古人为了防止洪水冲毁墓地而人工开挖的排水沟。但是在务欢池遗址,随着发掘的深入,考古队员渐渐否定了这一分析,因为沟坑遗留不仅仅分布在墓葬周围,还向远方延伸,虽然扩大了一些发掘面积,仍然没有找到尽头。

  据介绍,在当年务欢池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共发掘出17条沟类遗迹,总长约245米。从发掘出沟渠的分布格局看,发掘区域仅是其中的部分段落,纵横交错的沟渠仍向四周延伸。

  这些沟渠是当年人工挖修成的,呈上宽下窄、两壁斜直的倒梯形,沟底为平底。从沟的宽窄、深度上分类,可分大型沟、中型沟和小型沟。它们又分东西、南北走向,沟与沟纵横交错,相互连通。沟与沟交汇处都呈喇叭口的形状。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部分沟渠的交汇处,考古人员发现了较深的圆形柱洞遗迹。

  根据这些柱洞分析,这是古人在沟间设置的蓄水、排水设施。

  同时考古人员还在遗址发掘区域的东北角,发现大型沟与几条中型沟的汇合处,形成了一个三角区。考古人员分析,这是大型沟与中型沟的水通过三角区汇合又分流。

  我省已故考古学家孙守道当年是务欢池遗址发掘的首席专家。根据发掘与研究,他认为务欢池遗址的沟渠网络“最可能为灌溉稻田的水渠遗迹”。

  为水稻种植传播路径提供证据

  因为务欢池遗址发掘出土了35座墓葬,并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饰品和铜环等,这为最终确定遗址年代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

  据介绍,务欢池遗址墓葬中的器物及墓制与沈阳新民高台山文化内涵最为相同。从专业分析来看,两者之间都是土坑竖穴,单人侧身屈肢安葬。随葬陶器主要以高颈壶、高圈足钵为主,钵倒扣在壶上。同时,陶器都是手工制作,采用泥条盘筑、上下套接的方法。陶器圆球腹,竖桥状耳。大部分施有红陶衣,口沿一般内侧多有抹斜,壶颈部套接处有叠压堆纹带,堆纹带上饰有指压纹。

  高台山文化距今3500年,据此可以推断务欢池遗址中的墓葬也属于这个年代。

  由于在发掘时,没有发现墓葬和沟渠之间的打破关系,不容易直接判断古灌渠的年代。

  但是,当年考古人员清理古灌渠时,发现一部分遗物与墓葬中随葬品时代相同,是当时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由此分析,是先有沟渠,然后才有墓葬的出现,两者属同一时代文化中的不同时期遗存,沟渠的年代稍早于墓葬,也就是早在3500多年前的夏末商初时代,那里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引水灌溉、播种水田的农业生产技术。

  孙守道将务欢池遗址古灌渠同国内国际古代水稻种植的传播线路联系起来,认为这一发现将增加我国水稻种植传播路径。

  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稻作农业在我国向北传播路线,大致沿东、西两条路线北上。长江下游的东线,从长江下游地区出发,沿海岸线和近海北上,在距今7400年至6400年的北辛文化时期到达连云港地区。在此后4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稻作文化沿海岸线继续北上,到达山东日照、莒县及蓬莱一带。经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酝酿,稻作农业从胶东半岛经庙岛群岛抵达辽东半岛。传至辽东半岛的稻作农业,一部继续北上到达阜新地区;一部沿海岸线东进至朝鲜半岛,继而南下至日本列岛。 

  • Tag:

相关文章

  • 市民横穿马路 影响交通秩序

    连日来,记者在市区青衣江路东段雅州廊桥北端看到,有不少市民无视斑马线横穿马路,与机动车抢道,影响该路段正常交通秩序。不少市民表示,行人横穿马路的行为很危险;同时此处是我市的地标景点,个别的不文明行为,
    2024-05-21
  • 国道351线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投资预算26.5亿元

    雅安日报讯记者日前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的通知。根据规划,雅安市境内省道305线姚桥至洪雅界、省道210线夹金山至飞仙关,升级为国道351线,路
    2024-05-21
  • 灵关镇大沟村民房发生火灾

    雅安日报讯28日凌晨5时40分,灵关镇大沟村5组的一排四合院不明起火。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以及正在执行救灾任务的四川武警总队宝兴突击队迅速赶赴现场救援,所幸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来自四川、云南的消防官
    2024-05-21
  • 社区志愿服务队 传递社会正能量

    雨城区青江路社区独居老人唐桂芳记得——自家的水龙头坏了,是社区党员志愿者上门帮忙修好的;社区低保人员雷超华难忘——生病住院,没钱治疗,是社区党员帮她申请医疗救助解决了医药费;社区群众胡婆婆动情说——“
    2024-05-21
  • 传统产业迎新生 整体推进共振兴

    红星村、隆兴村第一书记共商产业发展事宜“骆书记,我是来给儿子办‘三免一补’的。”9月7日上午,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村委会,村民李本善快步走进驻村工作队办公点。“除了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你儿子
    2024-05-21
  • 群体抗癌 康复一人 挽救一家

    雅安日报讯“很多癌症患者患病后将自己封闭在家里,成天郁郁寡欢,家人的情绪和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导致一人患癌,拖垮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4月15日-21日是第1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川西肿瘤康复俱乐
    2024-05-21

最新评论